![]() |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上海阀门借助信息化转型升级凭借制模精确度高、阀门表面光洁等优势,上海前泽阀门有限公司在最近的一场电厂铁芯阀门“国际角逐”中,大胆报出总价40万元,虽然报价高出韩国竞争对手5%,但公司还是成功拿下100多万元订单。 上海前泽阀门有限公司的自信源于企业信息化改造。走进该公司的慢走丝车间,只见传统阀门“作坊”已经变身现代化“数字工厂”,看不到以往钳工师傅忙着指导徒弟、测量数据的场景,员工在电脑上刷刷卡,就能得到准确的开模参数。 “信息化助推上海阀门产业转型升级。”上海阀门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。上海素有“中国阀门产业基地”之称,不少阀门企业传承了作坊式的“粗放型”生产,产品只能在国际市场上屈居中低位。为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,上海每年财政补贴100万元,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。今年上半年,在其他行业出口不景气的背景下,上海阀门出口销售近1亿元,同比增长4%,成功走出一条信息现代化与传统工业相融合的产业提升之路。 企业搭上“信息快车”,阀门生产事半功倍。上海前泽阀门有限公司放弃了“手写脑记”的老式生产方法,每套阀门从采购、设计、加工到装配等都输入特定的管理程序中,系统自动分配工序、提供参数,生产效率提高了40%。现在,公司总经理陈有明点点鼠标,他就能准确知道生产进度,及时调整补救。 “数字化”生产的阀门产品也开始“升级换代”。阀门制造以钳工个人经验为“蓝本”,产品千差万别,与高端市场“无缘”。如今,“数字”工厂利用信息技术为每道工序编写“生产手册”,制定标准,大大提高了阀门质量。今年上半年,上海前泽阀门有限公司生产的阀门20%为高端产品,预计这个比例今后将达到60%以上。 阀门信息化拉长了上海阀门产业链。“信息化到一定程度,我们可以跳出制造业,参数咨询,这是一个潜力非常大的产业。”上海前泽阀门公司很早就开始摸索阀门信息化,记录开模数据。“开模参数是宝贵的阀门技术,以前这些资料装在钳工的脑子里,人离开数据也被带走。”现在公司依靠信息化收集的数据,已经开始为配套的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。 【声明】: 以上文章或资料除注明为上海前泽阀门有限公司自创或编辑整理外,均为各方收集或网友推荐所得。其中摘录的内容以共享、研究为目的,不存在任何商业考虑。 目前网站上有些文章未注明作者或出处,甚至标注错误,此类情况出现并非不尊重作者及出处网站,而是因为有些资料来源的不规范。如果有了解作者或出处的原作者或网友,请告知,本网站将立即更正注明,并向作者道歉。 被摘录的对象如有任何异议,请与本站联系,联系邮箱:swkfamen@163.com,本站确认后将立即撤下。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! |
发布时间:2010-10-22 来源地:http://www.86fm.net/ |